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融入学院事业、明晰发展方向,学院于3月25日举办2025年新入职教师茶话会。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韩家淮,学院党委书记石慧霞,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施芝元,工会主席沈桂平,关工委副主任许惠英,荣休教师蔡志平、国家杰青吕杭炳等8名新入职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科研、教学与职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活动由施芝元主持。活动通过经验分享与互动讨论,为新教师融入学院发展、规划未来提供了有力支持。

聚焦关切:共解青年教师成长难题
青蓝相继,继往开来。活动伊始,新入职教师逐一介绍了个人基本情况,并就科研资源调配、基金项目申报、职业发展路径、师生关系构建及教学能力提升等关切问题踊跃提问。

蔡志平、许惠英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实验室建设与基金申请的经验,强调“人才是科研之本,在人才培养中持之以恒的学术积累和团队协作是关键”。沈桂平从教学与生活双维度提出建议,鼓励教师申请经费开设特色课程、编写教材,同时贴心分享了学校的福利资源,帮助新教师“安居乐业”。施芝元表示,此次茶话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他指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学院发展息息相关。施芝元详细介绍了学校通过健全设备共享系统、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和团队化打造科研平台等助力凤飞的支持办法,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围绕学院重点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


石慧霞代表学院感谢所有新入职教师的信任与加盟。她表示,选择厦大电子学院,既是新入职老师们人生的新起点,也是电子学院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学院将着力构建和谐互促的人文关怀氛围,做好人才后勤保障,助力大家尽快融入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同时,她鼓励新入职教师放眼院内外,用心感受厦大文化,积极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在自我重塑的过程中,为电子学院更快更好的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院士围炉:锚定基础 放眼长远
校友凝“芯”,薪火相传。在环境优美、气氛温馨的师生校友共享空间“电子人之家”中,新老教师继续就学科发展、科研合作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韩家淮院士围绕学科交叉定位、基金申报创新点、考核评价体系等焦点话题一一回复,与新入职教师作深入交流。韩家淮强调,青年教师应立足自身基础与学院优势明确方向,“先做专再做广”,在夯实本学科专长研究领域后探索交叉创新,同时平衡教学、科研与应用转化,实现多元化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厦门大学新时代卓越人才战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专班组长,成立人才工作专班;广泛汇聚校友合力,设立专项基金并制定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办法支持学院人才引培。学院将持续做好人才引育工作,持续搭建交流互促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厦大电子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文丨陈斯杰
图丨陈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