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深化实践育人实效,学院先后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与一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大会。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暨出征仪式在翔安校区南存钿楼C405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蕊、韩海雄,团委书记胡凡,团委副书记邵亢邑,学院辅导员及全体实践队员参加本次活动。

动员启程:聚焦实践历练初心
动员大会讲话
韩海雄作动员大会讲话。他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要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的深切寄语,在社会实践中明晰生涯发展方向,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实践学习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二是勇于担当,服务社会。将青春融入国家战略需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三是锤炼品格,厚植情怀。做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芯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人民相联系,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他希望芯青年们珍惜实践机会,在基层历练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并预祝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扬帆实践:践行使命芯火相传

优秀实践队代表分享经验
毕鸿翔分享实践经验。作为2024年厦门大学“璞硅铸梦”实践队队长,他为同学们分享了三点宝贵经验:一是问题导向,精准调研,通过主动提问与深度交流,确保实践成果扎实有效;二是团队协作,高效执行,科学划分任务模块,充分发挥成员专业特长;三是传递价值,使命担当,践行“讲好中国芯故事”的初心,助力芯片知识传播。他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认真实践,相信个人的成长潜力,同时凝聚团队的协作力量,期待大家载誉而归。
实践部负责人汇报
浦劭恒汇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准备情况。他表明,学院“八闽之芯”暑期社会实践队将以“红色教育、蓝色科技、绿色综合”三维课程体系开启新征程。学院严格把控课程质量与宣传内容,通过全媒体平台传播实践风采,确保实践教育实效。期待队员们以青春践行“强国有我”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彰显电子学子担当。

擎旗授命:承载实践使命担当
授旗仪式
在授旗仪式上,林蕊为实践队伍代表授旗。她鼓励同学们以厦大学子的赤诚之心投身社会实践,在红色教育中传承精神血脉,在专业探索中勇攀科技高峰。既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深入基层感悟时代脉搏;也要以专业服务社会发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在真抓实干中诠释青年担当。

防患未然:压实实践安全责任
安全培训
辅导员闵舒媛围绕安全事项、团队纪律等内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培训。她着重强调,安全是社会实践的前提和底线,所有队伍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落实“一日一报”制度,把安全意识深植于心、付诸行动。她期盼大家能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新知、收获成长,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多维培训:赋能实践高效开展
培训活动开展
为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实效,保障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高质量开展,学院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标、凝聚团队力量为核心,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共组织了7场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内容涵盖宣传技能培训、财务规范管理、实践队长培训、支教课程涉及等关键环节。
宣传技能培训中,辅导员林燕红向大家强调了宣传工作在团队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她从往届宣传优秀案例出发,通过精心设计的宣传照片和视频素材,为同学们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示范和指引。学生会办公室部门负责人杨杰凯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说明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细节,确保各队后续报销工作规范有序。往届优秀实践队队长代表李金阳、王成昊分别分享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蓝色课程培训中,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华宾多次开展课程培训,鼓励大家发挥各自在本专业领域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打磨好一节生动有趣的蓝色科技课。红色课程培训中,辅导员闵舒媛和学院党建中心副主任吴岳依据课程试讲实效逐一指导,提出各自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鼓励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全力打磨教学细节、完善教学方案,力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培训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全面提升了实践队员的综合能力,强化了实践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执行能力,为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共组建34支实践队伍,其中包含4支校级重点团队,参与师生总数达200余人。“芯火工程”党员先锋培训班学员将深入长三角、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要地开展实践研学,“八闽之芯”科技夏令营实践团队共组织7支队伍奔赴八闽大地及云贵山区开展科技支教,另外27支实践队伍也将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逐步开展,学院师生将以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踏上实践征程。作为新时代的“芯青年”,希望全体实践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社会实践这堂“大思政课”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本领、勇担时代使命,以创新思维探索科技前沿,以务实行动回应时代需求,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图文丨浦劭恒 苏可欣
排版丨张璐凡
指导老师丨闵舒媛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