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赴科技梦芯火相传黔贵情
厦门大学“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实践队以“科技报国、教育扶智、红色铸魂”为宗旨,于7月13日至7月22日分别前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村开展公益支教,传递科技温情;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体悟遵义会议精神;并前往贵阳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总体设计部开展访企研学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实践认知。
育梦启航:山海之约筑新篇
开营仪式
7月15日,厦门大学“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公益支教服务开营仪式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举行。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李文松、贵州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及海坪街道有关同志出席本次开营仪式。

海坪街道副书记伍元豪表示,“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公益支教服务为海坪街道的孩子们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他对学院老师和实践队员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营员们能在七天的学习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通过夏令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提高自己的眼界。李文松表示,黔贵大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将始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时,希望实践队员们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营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实践队队长马利琴发言,她代表实践队向营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夏令营课程的基本情况,期望实践队能为山区教育注入活力,并希望营员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收获满满。
红色课程:信仰种子扎根心底
开营仪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践队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营员们分享了求学路上的奋斗故事。这些真实的成长经历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让他们看到了人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队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心灵对话,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追求进步的种子,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信心与力量。在党史教育环节,实践队充分考虑彝族少年同胞的文化背景,结合黔贵大地多民族共同奋斗的红色历史,精心设计了“红色记忆·‘芯’火相传”与贵州红色足迹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实践队员以生动的讲述带领营员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从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人生,到抗日战争中先辈们的英勇抗争;从井冈山星火燎原的革命精神,到长征路上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一个个鲜活的党史故事让营员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源于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


教室里,激昂的红歌此起彼伏。实践队员担任音乐导师,带领营员们学唱《我和我的祖国》《少年中国说》等经典歌曲。孩子们用清澈而坚定的声音,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党的忠诚,歌声中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朝气。此外,实践队还组织观看了红色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中先辈们为国奉献的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营员们。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用歌声传递着红色信念。


蓝色课程:科技之光启智慧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Scratch编程、优芽动画、Tinkercad建模等多元化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实践队员充分考虑到彝族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特点,特别设计了“数字桥梁·智慧启航”科技启蒙课程体系,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营员从基础操作逐步过渡到自主创作,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激发营员们的创新思维,掌握数字化技能。活动有效培养了青少年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更生动展现了科技教育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员首先教学了四节Scratch编程课程,从“海底世界”动画的基础语句入门教学,逐步提升到“飞机大战”交互游戏的复杂语句应用,让营员们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既体验到编程的乐趣,又收获了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在优芽动画课程中,队员们系统讲解了平台操作方法和动画制作要点,帮助营员从模仿学习顺利过渡到独立创作,充分感受网络平台带来的全新创作体验。Tinkercad建模课程则从水杯、简易火箭等基础模型入手,逐步提升至企鹅、风车等复杂物体的建模,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让营员们收获满满。此外,实践队还巧妙运用Blockly编程小游戏,让营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图形化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绿色课程:活力之彩绘青春
在绿色课程模块中,实践队精心设计了素质拓展、美术手工、安全教育和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营员的综合素质。开营首日,通过“姓名连环”“贴膏药”等趣味破冰游戏,有效消除了队员与营员之间的陌生感,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践队员系统教授了剪纸艺术、手环编织、纸杯花篮制作等手工课程,培养了营员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安全教育则通过情景模拟和实操演练,重点讲解了应急避险、急救处置和防暑降温等实用安全知识,切实提升了营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闭营前夕举办的趣味运动会成为课程亮点,设置了气球运送、跳大绳、二人三足等六个团队竞赛项目。活动中,营员们展现出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个项目都生动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活动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闭营仪式
7月21日,为期七天的厦门大学“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公益支教服务闭营仪式举行,全体实践队员与营员齐聚一堂。马利琴和营员代表分享了这段旅程中的感悟。实践队员们为营员颁发精心准备的优秀营员奖状和结业证书,见证营员的成长,承载“山海相连”的约定。播放精心剪辑的视频,定格下红色课堂的专注、蓝色编程课的雀跃、绿色美术课的灵动、运动会的拼搏等珍贵瞬间,引发众人共鸣。


营员表示:“不仅让我们体悟到伟大的革命精神、体验了奇妙的科技,更收获了友谊和成长。感谢实践队的哥哥姐姐们带我们走进神奇的科技世界,感受到更广阔的未来。”
实践队员陈竞恺有感而发:“这段山海之约让我热泪盈眶。当孩子们指尖跃动代码、红歌声穿透云雾时,我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那些求知的眼神和剪纸时绽放的笑靥,都在诉说:每颗种子都值得被光照亮。黔行七日,我们用科技与爱在六盘水山野播撒希望的种子。”

寻迹黔行:遵义会议精神映前路
7月22日上午,实践队前往遵义会议旧址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会议旧址与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内陈列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系统展现了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长征的历程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作用。队员们驻足观看,深入理解“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
此次遵义会议旧址参观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现场的实地探访,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通过系统参观会议旧址及纪念馆,实践队深入理解了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意义。此次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实践队对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走向成熟的历史自觉的认识,深化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使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访企研学:科技精神照初心
7月14日,李文松带领实践队一行前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十部”)开展访企研学。十部人力资源处处长王亚,第五研究室专业副主任师、厦大校友何荧,人力资源处人事主管张双华代表十部热情接待了实践队一行。
王亚首先带领实践队参观院所展厅,详细向实践队介绍十部发展历程,并全面展示十部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

校企双方开展座谈会。李文松首先对十部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内容向十部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电子学科发展现状及规划方向。王亚代表十部向实践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建校企沟通桥梁,与厦门大学深化人才培养合作,让更多优秀学子了解十部、选择十部,共同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何荧亲切地向实践队介绍了十部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并从校友的角度鼓励队员们积极考虑未来规划,助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在交流环节中,队员们积极结合自身专业及未来规划,提出自身的见解及困惑,校企双方交流友好热烈。

访企之行结束后,实践队员吴启旭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次参访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十部前辈们的奋斗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作为电子学科的学子,我们更应夯实专业基础,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此次“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实践队,以科技支教播撒创新火种,以红色教育铸牢信仰之基,以校企联动共育时代新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实践队深刻体悟到,要做到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殷切嘱托,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山海情深,薪火相传,实践队员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书写强国答卷!
END
图文丨马利琴 陈家瑞
排版丨马利琴
指导老师丨闵舒媛
厦门大学“芯联万算·黔力无限”实践队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