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突破!我校芯青年在嵌入式竞赛中斩获9项国家级奖项
发布时间:2025-08-16 浏览次数: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

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8月10日至13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在南京江北新区成功举办。通过校赛、初赛及南部分区赛的选拔,我校共有9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经过总决赛的激烈角逐,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厦门大学获得最佳组织奖。

获奖名单

国家级一等奖

获奖队员:黄节豪、陈彦菲、闫柄浩

作品名称:《智承古礼—基于AI多模态交互的智慧投壶机器人》

指导老师:林和志


国家级二等奖

获奖队员:郑伊韬、周奕杰、李阿祥

作品名称:《禾平智联—基于STM32H7的挂载农机具姿态自适应调平系统》

指导老师:陈华宾、祝青园


获奖队员:和好、郭琳、赖炜凡

作品名称:《基于RK3588芯片的嵌入式AI药材识别系统》

指导老师:陈华宾


获奖队员:李世晶、周思芳、许涵

作品名称:《跆拳道品势评分系统》

指导老师:杨钰


国家级三等奖

获奖队员:尚丹阳、郑雨瑶、库可盈

作品名称:《基于BL618的语音大模型智慧中控家居系统》

指导老师:陈华宾


获奖队员:李煜、吕楠崧、吴宇森

作品名称:《海龟迁徙追踪定位装置》

指导老师:解永军、胡晓毅


获奖队员:侯宇臣、张子涵、王子恒

作品名称:《儿童益智游戏智能互动引导模块》

指导老师:陈华宾


获奖队员:蔡嘉欣、林云志、王则宇

作品名称:《基于STM32H743 和 F407 的智能鲍鱼养殖和点苗系统》

指导老师:赵江声


获奖队员:周于番、周、黄韬

作品名称:《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OBS》

指导老师:王德清、解永军


一等奖作品:

《智承古礼—基于AI多模态交互的智慧投壶机器人》

由黄节豪,陈彦菲和闫柄浩三位同学完成。作品基于AI实现了可对话,可多模态控制的投壶机器人,打破非遗展示“静态多、动态少”的困境,为中小学课堂与文旅展陈提供了可复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时代机遇。


二等奖作品:

《禾平智联—基于STM32H7的挂载农机具姿态自适应调平系统》

由郑伊韬,周奕杰和李阿祥三位同学完成。作品采用模块化辅助架机构,配备多种传感器结合模糊PID算法进行调平,同时基于 Qt 开发了含三种控制模式的姿态监控与智能控制软件,旨在解决农机作业中存在的耕深不均、作业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等奖作品:

《基于RK3588芯片的嵌入式AI药材识别系统》

由和好、郭琳和赖炜凡三位同学共同完成。作品基于国产RK3588芯片构建边缘计算平台,搭载高精度摄像头和YOLO模型,实现中药材的智能识别与特征提取。该系统不仅能快速鉴别多种药材,还能自动生成包含药材名称、性味归经等信息的标准化电子表单,并支持本地存储与数据追溯。同时,通过高清屏幕实时显示药材图像及详细属性信息,为中药房质检和野外资源调查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致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二等奖作品:

《跆拳道品势评分系统》

由李世晶、周思芳和许涵三位同学完成。作品通过实时捕捉用户骨骼数据,检测动作规范性并为学员提供反馈,让学员更准确把握训练情况,以满足跆拳道训练的智能化、趣味性与互动性追求。


三等奖作品:

《基于BL618的语音大模型智慧中控家居系统》

由尚丹阳、郑雨瑶和库可盈三位同学完成。作品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获取家中环境情况,并具有按键、触控屏以及语音三种方式对各类家居进行控制。此外该系统配备一款APP,实现远程观测家中状况以及家居控制。同时该APP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对环境参数进行预测并生成家居使用报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等奖作品:

《海龟迁徙追踪定位装置》

由李煜、吕楠崧、吴宇森三位同学完成。作品基于瑞萨RA4L1处理器,结合国产天启低轨卫星模块实现对海龟的定位追踪,采集各类水文数据并同步上传至云端。此外,作品利用RTC中断和算法逻辑实现了低功耗运行和超长待机时间,为我国海龟研究保护提供助力。


三等奖作品:

《儿童益智游戏智能互动引导模块》

由侯宇臣、张子涵、王子恒同学完成。作品通过电磁传感器和预设的轨道获取信息,本地化部署小型模型实时建模,并通过文字语音识别转换与实现儿童互动引导。


三等奖作品:

《基于STM32H743 和 F407 的智能鲍鱼养殖和点苗系统》

由蔡嘉欣,林云志,王则宇三位同学完成。作品通过电控和视觉识别相互配合,可以在手机端和触屏控制。该系统基于STM32H743、F407,集成智能点苗设备,贯穿养殖全流程。结合OpenMV与TensorFlow Lite技术实现点苗,支持远程与本地双控、神经网络监测,旨在实现智能化养殖。


三等奖作品:

《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OBS》

由周于番、周和黄韬三位同学完成。作品在传统OBS 的基础上采集水声信号和地声信号,并对水声和地声信号进行有效融合、处理、计算,增加水下实时显示预警信息,从而得到海底气体泄漏的位置,旨在实现海底气体泄露探测。


2018年以来,我校学子已连续八届在该赛事总决赛中取得奖项。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依托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构建了完善的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多门竞赛培训课程,重点提升学生软硬件设计和应用能力。同时学院开放实验室资源、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以及企业级开发平台、邀请企业专家与行业导师开展辅导讲座、积极争取校企合作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开展科创实践的良好平台。今年3月份以来,学院精心组织宣讲会及校内赛,为同学们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也为决赛各队伍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About Us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作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标杆赛事,以企业实际需求和技术生态为导向,聚焦芯片设计、软硬协同优化及应用方案开发,是教育部认证的“国家级A类竞赛”,同时也被厦门大学认定为国家级顶级赛事。

经过多年发展,嵌入式大赛有效推动了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自主技术生态建设。其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高校和企业对该赛事的认可度、赞誉度不断提高。

本届竞赛于3月份正式启动,在原有ST、海思、沁恒、广和通、龙芯、RT-Thread 6个赛题基础上,新增地瓜机器人、瑞芯微、英飞凌等7个赛题,总数达13个,首次设立芯片设计赛道和FPGA创新设计赛道,覆盖更广泛的技术领域。

本届大赛吸引了735所院校、11800支队伍,32388名学生成功参赛,最终来自326所高校的1077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经过两天的比赛评审,各参赛团队激烈角逐,共有158支队伍获得一等奖、311支队伍获得二等奖、550支队伍获得三等奖,还有13个企业杯和优秀组织奖。

END

图文 | 学院科创部童本涛 各获奖队伍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