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小米青年学者 | 苏毓涵:致力于电子信息与智能系统融合发展的前沿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


物联网技术使信息得以在广袤的世界中流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能从庞杂数据中提取关键内容,而电子与半导体器件设计,则能够在方寸之间构筑起强大的信息处理体系,支撑智能系统的高效运行。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厦门大学首届“小米青年学者”获得者、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苏毓涵借助数据驱动与算法优化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创新,致力于推动电子信息与智能系统融合发展的前沿探索。


苏毓涵,工学博士,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现任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在读期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现所属研究团队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毓涵长期专注于智能物联网与光通信的交叉研究,涵盖物联网、光通信、智能信号处理以及电子与半导体器件设计等领域,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纵向课题,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共计5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纵向课题,承担多项企业合作横向项目,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科研探索:赋能产业,落地生根

苏毓涵秉持“科研不能停留在纸上,要服务现实、融入产业”的理念,在“小米青年学者”项目支持下,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工程化转化与产业化落地。他带领团队聚焦智能物联网与光通信融合系统中的性能瓶颈,成功研发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光通信与感知融合型物联网组网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在复杂光环境下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环境感知的鲁棒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物联网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该项技术已进入智能家居、健康照明等场景的实际部署准备阶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室内可见光通信与感知一体化技术



教学育人:融合产学研,打造复合型技术人才

苏毓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努力构建高校科研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双向联动机制。他和研究团队前往西安立达信集团开展联合调研并进行产学研交流研讨,围绕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创新展开系统性探讨,有效推动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及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前沿科研成果向工程化、产品化转化。他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进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扎实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创新人才。

苏毓涵为立达信中央研究院团队作人工智能与电子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专题分享

苏毓涵受邀出席海峡光电半导体沙龙,并做专题报告

同时,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创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在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他指导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并屡创佳绩。在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其指导团队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商业赛一等奖与企业专项赛二等奖,获奖作品已获得国家级软件著作权,并作为典型成果在厦门工业博览会上公开展示,展现了优秀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良好前景。

苏毓涵与其团队参加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参赛作品在厦门工业博览会上公开展示


与时代同频共振,用创新引领未来

“科研不是一场孤独的征途,而是一条与现实紧密相连、回应时代需求的责任之路。”回顾科研旅程,苏毓涵如是感悟。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交汇之处,正孕育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未来图景,而开拓创新的产学研用正是连接这一未来图景与青年科研力量的重要桥梁。“用技术回应现实,用创新引领未来”,这是苏毓涵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他说,“小米青年学者”项目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产业使命。他将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科研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厦门大学—小米

青年学者“厦门大学—小米青年学者”项目是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于2023年向我校捐资设立,旨在支持在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鼓励他们潜心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首批获选的10名优秀厦大青年学者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为助力厦门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转载自 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