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晋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我院朱锦锋教授指导的《迪力芯-新质生物芯片科技的引领者》项目在激烈角逐中摘得金奖。

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博创引领四十载,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设置四大组别七个行业赛道,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赛事。大赛共吸引全国8006个项目(方案)、3.6万名选手参赛,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届新高。
获奖项目介绍
迪力芯-新质生物芯片科技的引领者
指导老师:
朱锦锋、宋元林、周建
团队成员:
李法君、谢奕浓、林恩平

在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诊断领域,传统检测技术正面临流程复杂、筛查效果不佳、成本高昂等核心痛点。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朱锦锋教授、项目负责人李法君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微纳光学生物芯片与检测装备,为行业带来高灵敏、低成本、便携化的全新解决方案。该平台具有极致的灵敏度、超高的通量、便捷的体验三大亮点。
依托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攻关团队在超表面光学增强、微纳制造、生物功能化、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深耕与合作,团队构建了以超表面器件、微纳光学集成芯片、CMOS传感、高光谱成像系统为核心的新型一体化筛查平台。目前最高检测通量到达10000个靶点,检测精度达到皮克量级,可以将复杂实验流程集成于便携化检测终端,仅需微量样本(血清、血浆、尿液、唾液等)即可完成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具备操作简便、无需洗脱、检测非破坏性、成本低等显著优势,适配多种院内外检测场景。

目前,团队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厦门第一医院、金域医学等国内顶级三甲医院及检测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全面开展多中心LDT临床测试。已完成十余种慢性疾病的样本测试,累计验证超100种细胞外囊泡相关蛋白指标,实现超30000个测试标的,并获得权威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验证报告,为产品性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并得到多位海内外院士的高度评价。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