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青年 心向党
党建带团建系列活动
青春共读: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芯青年 心向党·党史微课”党建带团建系列理论学习。6月10日,活动在博学二党团活动室举办,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部分党员及2024级电子信息类一班团支部成员参与本次学习。

01
主题分享
2024级电子信息类一班团支书高欣钰同学分享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的故事。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为高校师生作的主题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在梁家河插队时,白天放羊带书,夜晚灯下苦读的经历。这一经历不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更展现出他在艰苦环境中不懈追求个人价值的精神风貌。身为芯青年,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求索专业知识的漫漫征途上坚定理想信念、不惧艰难险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紧密相连。以人文精神为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为我国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02
感悟分享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高蓉
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人生航向,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一论断深刻且振聋发聩,让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对于大学生而言,注重精神品质的培育至关重要,其中人文精神、乐观精神与团队精神更是不可或缺。芯青年应锤炼四种精神:学习做事能吃苦,于科研学习中耐住寂寞、攻克难题;为人共事多宽容,凝聚团队智慧攻克难关;受挫遇事乐观向上,把失败当成长阶梯;创业成事融入团队,整合资源推动我国产业攀高。

1984年习近平与中国人民大学同学交谈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贺梓莹
“保龄球效应”里,微小差距能拉开巨大分差,恰如人生路上每一次“多做一点努力”的抉择,都可能改变未来的走向;老木匠建房的故事也警示我们,敷衍对待生活,终会自食苦果。身为芯青年,我们站在科技浪潮前沿,手持“科技利刃”探索未知、改变世界。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让“人文之光”照亮前行征途,以人文精神滋养心灵。如此,方能在青春的答卷上,书写出兼具理性深度与人文温度、承载个人价值与家国情怀的精彩篇章。

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
2024级电子信息类一班团支部
孔俊杰
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这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清晰方向。同时,他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出要培养青年“四股气”,并倡导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养成吃苦、宽容、乐观、团结的四种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切感受到这种言传身教意义非凡。它激励着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里,我会积极传承这种宝贵精神,努力成长成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2024级电子信息类一班团支部
胡佳选
报告围绕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等核心要点展开,从剖析大学生心理特质,到借助历史故事诠释团队精神,字里行间都满溢着对青年的关切与期许。尤其是讲述插队经历时,习近平总书记那份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的赤诚,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引导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作为芯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着科技报国的使命。本次学习让我明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在科研学习的征程中,我希望把报告中的精神转化为行动,以坚韧、创新、团结之姿,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芯青年的科技力量。

1983年,在河北正定办公室里的习近平
03
结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精神血脉是最深沉的力量。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读原著、悟原理”的求真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践嘱托,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青年成长的生动指南,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品格与人民情怀。
奋进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广大芯青年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教诲为灯塔,在深学笃行中厚植家国担当,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将“纸上学”转化为“事上练”,让青春理想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以“厚积薄发”的韧劲、“起而行之”的闯劲,共同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文|曾泽一 高欣钰
图 | 来源网站(新华网、求是网)
排版|曾泽一
审核丨李思思 谢泓鑫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